市建局「城蹤遊」視覺定位系統助文化探索 中上環AR 「景點」 體驗地道港風藝術
市建局「城蹤遊」視覺定位系統助文化探索 中上環AR 「景點」 體驗地道港風藝術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於中上環推出全新「城蹤遊」計劃(City Walk),於首階段活動「地膽遊中」導賞團以地膽導賞員「由心出發、分享故事」為特色,藉著串連該區的市區更新項目、歷史建築、街道及商店,除了成功勾起了本地市民的集體回憶,還讓遊客透過導賞活動深入探索中上環豐富的歷史文化、建築特色和人文面貌。此外,市建局亦與中國美術學院合作,以中上環的歷史與人文地標為靈感,包括中環街市主樓梯、嘉咸市集、城皇街元創方石牆樹旁的樓梯、士丹頓街88及90號外牆及華賢坊西,創作五個全新的AR公共藝術「打卡」景點,讓遊客體驗中上環昔日的歷史故事及其獨特的社區風貌。
玩味創意加持 瞬間穿越老香港街道
走在中上環區,隨處可見換上華美旗袍的遊人在充滿懷舊感的街道或建築物前打卡拍照。若想為照片或影像增添年代感及獨特的老香港氛圍,就要下載由市建局與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共同協作推出,在五個於中上環區饒富歷史意義之地,增設了的 「AR公共藝術新景點」!五個結合了視覺藝術、歷史文化AR科技以成的公共藝術新景點,不但包括了潮流旅人必到的中環街市,更有可以深入體驗本區居民生活的嘉咸市集公共休憩空間、位於士丹頓街的華賢坊西樓梯、連接荷李活道,以及必列者士街的城皇街樓梯及士丹頓街88及90號。
市建局與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在是次計劃中,採用了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可實時更新圖像位置,讓用戶自由移動並隨時觀看AR 影像和「打卡」內容。雙方都旨在透過創新手法,運用矚目的視覺藝術,連結中西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大家帶來「心度」及「深度」兼備的遊覽經歷。亦希望令參與者可以盡情地打卡拍照,將中上環專屬的文化活力,分享至社交媒體上,讓更多遊客更深入地發掘中西區的獨特魅力。
AR 公共藝術新景點:學生創意合作與兩地文化的交匯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與科技專業三年級學生蘇柯心表示,為了更準確地了解中上環區的文化,團隊除了進行了實地考察,更與香港理工大學的小組進行了多次的學術討論,並分享了視覺定位系統在環境感知和位置識別中的應用。蘇柯心指:「這系統能在瀏覽當前場景時提供基於場景的補充信息,使參觀者能夠沉浸於中上環的歷史中,從而更直觀地體會香港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另一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三年級學生趙博雄則表示,雖然在過程中遇到技術挑戰,例如使用雷達掃描高樓時,手持手機操作不便,且獲取無人機授權困難,但他們通過將手機固定在竹竿上成功完成高處掃描,這一簡單的創新方法有效解決了問題。趙博雄說:「這次活動學會了靈活應用新技術,展現香港特色街道文化的內涵,並認識到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多樣性,為未來的藝術學習和創作提供了寶貴的啟發。」
兩地文化交流 為本地藝術注入新活力
在香港的高樓大廈間,許多老建築隱身於街巷中,紀錄著歲月的足跡,也演化出各種新風貌。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與科技專業的三年級學生顏丹提到,儘管她此前從未踏足香港,對繁體字也不太熟悉,但此次活動讓她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厚的興趣。這些AR 景點巧妙地融合了香港的傳統文化特色,透過昔日唐樓的風格、老香港的物品以及繁體字和俚語的設計,以創新方式呈現,充分展現了香港本土文化的魅力,使參觀者能夠從全新的角度認識中上環的獨特風采和魅力。她表示,希望能深入了解香港的文化底蘊,特別是那些隱藏在街道角落和歷史建築中的珍貴故事,這些故事不僅承載著香港的歷史,也展現了其獨特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
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城市,香港的藝術創作經常融合中西方元素,這不僅鼓勵創作者打破傳統界限,也促進了文化的深度交流。邴寅補充道:「每次來到香港,我總能發現新的事物,這裡深厚的文化底蘊深深吸引著我。」香港的多元交匯在全球環境中尤為獨特,他亦指,這樣的文化藝術交流氛圍將促進兩地藝術創造力的發展,讓人深切感受到本地藝術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蘇柯心亦強調,隨著全球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藝術家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展示出融合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獨特風格。這些藝術探索同時為香港和內地的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更多人認識到這座城市在全球文化舞臺上的重要地位。
*以上資料由舉辦單位提供。